天天消息!川藏典籍里,茶香袅袅满时光丨天府周末·封面

2023-06-02 04:49:19 来源:川观新闻

茶园满山 章綦 摄


(资料图片)

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神农本草》记载:“茶树生益城山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作为我国茶叶原产地之一,四川是古籍记载中可知的历史最久远的产茶区。西汉王褒所作《僮约》中就有“武阳(今眉山市彭山区)买茶”“烹茶尽具”的记载,可见当时蜀地已经有了茶叶集市,饮茶已成为社会风尚。

如今,这份穿越千年的茶香可从书香中寻觅。在四川省图书馆,就藏有不少和“茶”相关的典籍和读物。5月29日,记者走进四川省图书馆,在典籍里寻茶香、品茶味。据不完全统计,这里藏有和茶相关的典籍达上千件(册),其中不乏版本价值极高的《茶经》,以及《宣和北苑贡茶录》《茶录》《东溪试茶录》《试茶录》《大观茶论》《北苑别录》《品茶要录》《本朝茶法》《煎茶水记》等。

《阳羡茗壶系》

书卷茶香

收录丰富茶文化古籍

早在3000多年以前,巴蜀先民就已经发现野生茶树的叶子可以食用。巴蜀和茶的勾连,可以从馆藏古籍中一窥。比如,馆藏《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巴被周王室册封为巴子国之后,向周缴纳的贡物中除了桑、蚕、麻之外,茶亦在其中。书中还专门提到,巴国境内“园有芳翡、香茗”。香茗,即茶叶。而巴族被西周王室册封,早在约公元前11世纪,距今超过3000年。可见当时,茶叶已经属于珍贵的贡品。

四川省图书馆古籍部钟文介绍,《华阳国志》是东晋蜀人常璩撰写的一部史书,书中记录了我国西南地区较早历史时期的地理、历史、人物、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史学价值极高。

如今,翻开古籍,书中和“茶”相关的记录并不少见,比如《华阳国志》明确记载汉时广汉郡的什邡“山出好茶”;犍为郡“汉有盐井,南安(今乐山一带)、武阳(今彭山一带)皆出茗茶”……

对于喜爱茶文化的人而言,四川省图书馆的“茶”文化类典籍可谓主题多元,地区茶专著、品茗用壶著作、品茶用水著作、茶政之书、茶文化之书等应有尽有。其中,包括宋徽宗赵佶撰写的《大观茶论》,这也是唯一一部由皇帝撰写的茶书。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它像是一面镜子,让人们透过文字,看见古时鲜活生动的茶文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

宋代熊蕃撰的《宣和北苑贡茶录》,则介绍了宋代北苑贡茶的情况。宋时福建建茶已名传天下,北苑独称官焙。如今,在该书可看建茶采摘、焙制与进贡的种种细节。“其子刊刻时,增图三十八幅,附采茶诗十章。”

馆内不仅藏有《茶经》《茶录》这类综合性茶书,还收录了不少茶文化细分领域的古籍。比如,专讲茶具的《茶具图赞》、讲品茶用水的著作《水品》、讲品茗用壶的著作《阳羡茗壶系》。地区茶之专书者,也并不少见,如《东溪试茶录》,还有宋代沈括的《本朝茶法》也均有涉及。

这些典籍读来,趣味连绵,古今差异也跃入眼帘。以《茶录》为例,其记载唐朝主要采用的方式是煮茶。茶叶浸泡在水中,通过冷水煮沸,让茶叶香气满溢,激发出茶叶绵长、余韵绕口的味觉体验。但是宋朝则会采用反复冲泡的形式来沏茶。通过与沸水的反复接触,茶叶本身的香气逐渐释放出来,口感层次也愈发丰富。

除了《华阳国志》,馆内还有《四川通志》《彭山县志》《蜀中名胜记》《蜀典》等典籍,能让人回望川茶风华。

镇馆之宝

在《茶经》中品茶香

《茶经》是四川省图书馆馆藏镇馆典籍之一。在今年4月《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八期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时,节目中所展示的《茶经》版本即为四川省图书馆所藏。

《茶经》

钟文介绍,《茶经》是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关于茶的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书中记载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法及用具等,是中国茶学的奠基之作,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川省图书馆收藏的这部《茶经》为宋刻百川学海本,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之一,版本价值非常高,书页上有张大千等名人钤印。“如今,从藏印中可知,此本曾经被程邃、金农、张大千等艺术大家和唐岳等藏书名家所收藏,是一部递藏清晰、传承有序的传世之作。”

《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历史上最重要的古籍之一,它的出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茶道盛行,成为世界三大茶书之一。“可以说《茶经》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都作出了卓越贡献。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以及近代以来在东南亚等地盛行的茶文化,或多或少都受《茶经》影响。”钟文说,《茶经》另一重要作用还在于定名。古代茶有“荼”“槚”“茗”“荈”等多种叫法,直到陆羽的《茶经》出现,“茶”这一称呼才被确定下来。

这样一本重量级典籍重焕青春也并不容易。古籍修复师袁东珏回忆,他们发现这本书时,书本破损严重。为了用相同颜色的纸页,修复师特意用从浙江孤山上捡来的栎树果壳熬水、染纸来做修补,才让其重焕新生。

在《茶经》中,也有不少四川元素。比如里面写到:“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彭州茶是当之无愧的“川茶冠军”。《茶经》还写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其中的“巴山峡川”就是指四川、重庆、湖北等边境山地。

《茶经》也不只是单纯说茶。陆羽指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首次把人的“品行”引入茶事之中,将茶的功能从药用、食用、饮用上升到人文精神的高度,让其成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

《茶经》富含的美学,穿越千年依旧打动人心。钟文提到,其蕴含的“艺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特征的体现。

鲜活生动

缱绻书页的茶文化风情

据记载,仅在清宣统元年(1909),成都平均每条街道就有一家茶馆,可见茶文化之盛。在馆藏典籍里,还可窥见当时的盛景。《成都通览》记载:“成都之茶铺,多名曰茶社……省城共计四百五十四家。在前之门雀评理等事已禁止,惟评书洋琴二事尚仍就也……”

《成都通览》

当时市面上流行什么茶、又有哪些“好吃嘴”喜欢的茶食、价格怎么样?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成都通览》中得到解答。书中提到,当时市面上常见的茶有红白茶、苦丁茶等,不过其中提到的“苦田茶”,如今已鲜有人说。书里还附有刘华丰茶号改良茶叶价目表一份:“乌龙上品每斤四元,中档的每斤三元二,龙井上品每斤三元二中档每斤两元四,香片高档的每斤两元……”如今来看,价格也并不算低。

一杯好茶配上糕点,对于人们来说,这就是好生活。在《成都通览》的《成都之茶食名目及价值》记录了成都茶馆里所供应的茶食,山楂月饼、桂圆月饼、葡萄饼、火腿饼……种类多样的糕点果子,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人们看见百年前,川人的安逸闲适。

中华再造善本《茶书》

和现代流行去“网红”茶馆打卡一样,在百年前,去这种“口碑好店”也是流行。书中还提到,1908年劝业场(今商业场)开业后,新开有“特别茶铺”数家,其中的宜春楼、第一楼、怀园均好,这几家茶铺的特点是“茶香、水好、座雅、楼高”,茅茶每碗四文,春茶、白毫六文,香片三十二文。

钟文介绍,四川省图书馆收藏的《成都通览》为清宣统成都通俗报社石印本。该书是由清代学者傅崇矩根据自己的耳目所及、事物实录等所写的一本反映清晚期成都社会全貌的书。全书分一百目,细目近一千,详细记载成都山川气候、风土人情、农工商业、饮食方言、居家事物等。是清末成都社会研究的珍贵史料。

还有其他和四川相关的典籍、文章,可以让人看见四川茶文化的斑斓。唐宋时期,全国有八大产茶区,其中最大剑南茶区就包括邛州(蒲江),其中邛崃火井、蒲江临溪产茶最多。收录于鹤山文钞卷十四的宋代魏了翁的一篇佳作《邛州先茶记》,用理学对茶进行诠释,在中国茶文化中有深远意义。

另外,饮茶作为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还体现在很多书籍用茶命名。这类书籍往往为志怪小说、故事、笔记,类似于喝茶聊天、讲故事。如《茗余新话》《茶余客话》《茶余谈荟》等都是这类著作。其中,《茗余新话》为清代四川人王光甸仿聊斋写的200多则身边事或者友人述说故事。

(省图书馆供图)

关键词: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32 华西中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